近来,北京三中院介绍了一起餐厅强制顾客扫码点餐获取个人信息且无法删除的事件。
2021年7月,孔某在某餐饮公司用餐时,服务员没有告诉他其实还可以人工点餐。
孔某通过该公司推出的扫码方式完成了点餐和付款。
在此期间,孔某的个人信息被商家获取,他被迫关注了该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并注册成为了会员。
因此,孔某把这家公司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制止他们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并向他道歉,交换他的损失。
法院审理后认为,孔某在用餐时,服务人员没有提到他们也能人工点餐,这让孔某误以为只能扫码点餐。
而扫码点餐程序要求必须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并且需要授权他们获取孔某的相关信息,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强迫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因此餐饮公司的行为侵犯了人权。
综合来看,法院判定该公司要删除孔某的个人信息,再写信告诉孔某他们对他的个人信息会如何处理和使用,还要给他写封正式的道歉信,还要赔偿孔某为保全证据花费的5000元公证费用。
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情很有启发性。
现在我们去饭店吃饭,一般都得先扫码关注再点餐,我们也会问服务员,能不能手动点餐呢?但是他们通常都会回答,可以用扫码点餐。
吃完饭后,虽然我们取消了关注,但依然能收到商家的推送,但还是无法解除我们的会员身份,显然我们的个人隐私已经被商家偷偷获取并且绑定了会员。
很多人都没有太在意这些,但这并不能否认商家的这种行为确实侵犯了客户的权益。
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原来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其实也正在被侵害。
以后我们再去扫码点餐,真得留个心眼,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了。